家长学校
家校共建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学校 > 家校共建
从母爱说起
[ 作者: 深圳市宝安区荣根学校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6/3/29 0:00:00 ]

作家王宗仁在2001年的岁尾,写过一篇《藏羚羊跪拜》的散文,我认真读过,大致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经常出没藏北的老猎人,遇到了藏羚羊跪拜的事,使他放下了自己心爱的杈子枪,从此永不狩猎。应该说,那天是老猎人很有福气的日子,一大清早,他从帐篷出来就瞧见离他两步之遥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急转身从帐篷里拎出杈子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儿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流了出来。老猎人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但他毕竟是个猎人,两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那天,老猎人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多年狩猎唯一见到的情景。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噹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已经成形的小藏羚羊。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藏羚羊的身体为什么会肥肥壮壮,为什么弯下笨重的身子向自己下跪:它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一条命呀!

读到这,我为之落泪了。 是的,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应该说,我怜悯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应该说,母爱是恒久不变的。人是高级的、有思维,有情感的动物,母爱的伟大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可我们可曾想到由于我们过多的母爱、过多的纵容、过多的娇惯使我们的孩子怎样也“长不大”。以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中国学者曾去美国访问,深切感受到美国父母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一天,他的邻居过来兴奋地告诉他:她两岁的儿子卡瑞会用剪刀了,还会抹胶水了。这位学者过去一看,发现床单被剪了好几个洞,胶水也被抹得到处都是,但是这位母亲并没有心疼,也没有因此责怪孩子,而是称赞孩子的敢于独立尝试的勇气,然后再告诉孩子怎样合理地使用剪刀和胶水。两岁的小卡瑞已经会自己洗澡了,母亲帮他把热水给调好,把衣服脱掉,卡瑞自己爬到澡盆里,玩了一会儿,就自己往身上抹肥皂,问他用不用帮忙,他认真地摇了摇头,说:“不用。”抹完肥皂,又用毛巾擦,最后用水擦干净,爬出了澡盆。

一个只有两岁的孩子竟然如此熟练而迅速地洗完澡,都是由于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的缘故。虽然孩子现在还弱小,但是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立地在社会上闯荡、生活,所以独立性这种将来的立身之本需要从小培养。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的,这可以从他们为孩子设计的各种精巧的玩具中体现出来,但是他们决不代替孩子做他们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通常美国孩子大约一岁半就自己吃饭,一把专用的高背靠椅,一个大餐巾,孩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少了就说明孩子不饿,大人不用再管,更不用追着喂。

与之相比较,许多中国父母则对孩子过分地保护、过分地干涉。在中小学校的校门口总可以看到一群群父母,在校门口接孩子放学。即使到了大学,也有很多父母不惜路途遥远来学校送孩子,每到大学新生开学的时候,大学校园里都会人数突增,其中就有不少是送新生开学的家长。这种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衣服洗不干净,不知道如何来收拾床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就会不知所措,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向父母求援或是自叹自怜。

科学界曾进行了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在经父母同意之后,到孩子家里对孩子和父母的交往活动进行录像观察。其中,有一套拼图玩具的测试,要求孩子用所给的图形拼出规定的图片。这个任务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不同的家长表现得有很大差异。有的家长在旁边旁观,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只有在孩子实在有困难的时候,才给予引导性的帮助;而有的家长在实验员给出任务之后,就在旁边提醒,当孩子一遇到困难,马上就代替孩子拼,以致于有的孩子干脆自己不动脑筋,完全让父母替自己拼。当然这是一项追踪研究,这些孩子才刚刚上小学,还没有对这些孩子以后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考察,所以也无法得出很确定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过于干涉训导孩子的方式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或自我怀疑,并丧失自我探索的进取精神,变得被动,而引导式的教育使孩子既得到所需的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心,有一种健康的求知心理。

那么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独立性的培养呢?

一、让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

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随着孩子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增强,开始出现独立意识的萌芽,这时候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尝试和参与成人的活动,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如何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在日常小事中体会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自信心,这样在以后遇到更大的挑战的时候不至于不知所措。

二、让孩子提出自己可以理解的事情的主意和意见

家长应该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与父母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不少家长经常说的话就是:你还是个小孩,你懂什么?这样的家长很少与孩子交流,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就行了,什么都替孩子决定,很少问孩子愿意做什么,不去征求孩子对事情的看法和意见,这样父母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无法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也无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家长应该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与父母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来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特别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家长更应该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

三、遇到困难自己努力解决

每一个人出生之后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父母不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难时就迫不及待地去帮助,比如,孩子摔倒了,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孩子吃饭把饭撒在桌子上,马上就批评孩子,然后连忙给孩子喂饭,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能、感到自卑,从而失去探索世界、尝试新任务的勇气。

只要父母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去经受困难,锻炼能力,的确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的表示。对父母来说,放开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考虑到孩子将来的生活要由他独自承担,不可能时时处处受到我们的保护,那么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的装备是什么呢?培养他的能力。在能力上人人平等,社会并不会因为家长眼中的孩子太小而对他格外慈悲。准备好让孩子以同等的资格进入社会,面临竞争,是孩子未来生活的基本保障。如果父母能够真正地懂得这个道理,就比较能够放开手。孩子们也一定会为家长们“放开你们的手”的让步发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