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心
新课改改革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中心 > 新课改改革
转变教育观念 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 作者: 荣根学校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2/10/9 0:00:00 ]

转变教育观念 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一、新一轮课改的背景:

最近20年是战略机遇期,错过了这一历史机遇,我们的国家将长期沦为二等国家,新一轮的课改是“千年等一回”。面临着以下的机遇与挑战:

1.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促使教育走向世界,外国的教育也要敲开中国的大门,东西方文化的教育的冲击加剧,如何吸收外来教育文化的精髓,抵御侵蚀,如何识别、选择、吸收、利用外来的先进经验,是挑战,也是机遇。

2.知识经济的逼近。知识经济是指知识、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经济发展从占有资源、资本,转向科技、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的功能将发生变化。

3.市场经济建设。教育将成为产物,教育工作者要有经营思想,创造自我发展的机遇。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大转型,导致社会分工重组,社会利益再分配。

4.信息社会的到来。数码技术将横扫一切领域,任何人、任何角落都不能例外,它将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模式,不会上网的人将成为边缘人,未来的成功者将不再是经验丰富的人,而是善于学习、快速应变的人,过去是大鱼吃小鱼,将来是快鱼吃慢鱼。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要求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持、科技支持,优化投资的软环境,构建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组织、学习化家庭。

综上所述,第三次课改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用率。

从我们本人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学校生存的基础(生命线),也是学校发展的翅膀,是学校竞争的核心指数,也是每位教师立足之本,是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集中表现,是个人人生价值的具体现象,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要想有地位,先人有作为。

二、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勇于实践

·观念是一个无形的“总管”,它制约着、影响着教育者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所谓“观念”是对大量的教育现象进行观察,进行思考,上升到理性而形成的观点。

1.转变“课程观”

·课程功能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

·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课程价值观。

·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且不断发展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过体。

·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

·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2.转变“教师观”

·教师由“传教士、法官、裁判”向参与者、引导者、主持人、啦啦队长转变。

·变“传话”为“对话”,教师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同学生一起成长”。

·信息传导的三种形态:单向静听式、双向交流式、多向主动式。

肖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了,你还是一个苹果,我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你我都有两种思想。

3.转变“学生观”

·学生从“被动”向“主动”,从“客体”向“主体”转变。教师要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学生是整体人,是未成年人,是过程人,有差异的人,是弱势群体。

·学习的东西应该是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兴趣、求知欲、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健康的心身、扎实基础。

·学生有参与权、质疑权、出错权。

·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民主的、互动的。教学相长,交往互动。

·新生学生独特的感受:

4.转变“教材观”

·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例:百分数的认识。

·变对教材的“忠实取向”为“创新取向”。拓宽课程领域,广集课程资源,注重课程开发。

·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对教材重组,拓宽、延伸,甚至自选、自编。

5.转变“过程观”

·过程要展示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和意情的发展过程。

·从“精讲、演练、应考”向“参与、感悟、探究、迁移”转变。

·教学过程的四种效益:高效劳动、低效劳动、无效劳动、负效劳动。

3:      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对比表(表一)

国家

每天人均劳动时间(单位:小时)

英国

1.2

韩国

0.7

法国

0.6

中国

0.2

中国小学生在家劳动时间统计表(表二)

劳动时间(单位:分钟)

人数的百分比(%)

0

9.7

1~10

47.3

11~20

27.2

21~30

11.9

31~60

2.8

1小时以上

1.1

我班干部学家务劳动内容统计表(表三)

劳动种类

扫地

洗碗

买东西

铺床

煮饭

洗衣

参加

人次

29

19

18

17

14

16

学习水平的三个层次:

第一水平:复现性

第二水平:深究性

第三水平:应用性

例:作文教学“一文多作”和“整体设计——分段写作——整合成篇”的过程设计。

6.转变“目的观”

从“一维”(知识)向“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转化

例子1 “三·八”系列活动

7.转变“方法观”

·从刚性的“一刀切”向柔性的“分层教学”转化。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变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流程。

·显性分层、隐性分层、自主分层、动态分层。目标分层激励,内容分层安排,作业分层高,评价分层推进。

·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

8.转变“评价观”

·从“单一”的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化。

·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评价的尺度和办法也应该是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