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
教学交流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心得 > 教学交流
“时间与数学(二)”评课小议
[ 作者: 荣根学校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1/12/15 0:00:00 ]

“时间与数学(二)”评课小议

  袁笑桃

我听过老师的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课题是“时间与数学()”。这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情境。这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

在整节课中老师共设计了三个活动。

1、活动一是小琪帮助妈妈做迎客准备,怎样科学安排时间,渗透统筹的思想。

2、活动二是计算小琪一个月、半年、一年至少喝多少杯水,运用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3、活动三是进行科学小实验,计算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使学生接触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研究。

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这节课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指导探究——模拟试验等”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

这节课老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从贴近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要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创设生活情境,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课一开始,老师从生活引入,让学生观看两组小学生进行家务劳动时的录像,引导学生发现洗碗结束后水龙头没拧紧造成浪费水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思想。

三、重视数学学习过程。

本课中,如果老师只要求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等时间知识及计算技能,那么通过反复训练就可以办到。而老师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等活动,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体会运用数学的思想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科学性,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如:在用统筹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这个环节中,老师没有把那种只用13分钟就可以做完三项家务的方法先提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去想这样安排的好处,而是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一个探讨的过程,从别人的安排里发现那样很花时间,从而想到用更节约时间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这样的活动过程才是真正让学生有效地参与的学习过程。

四、注重小组合作,主动探究实践。

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课老师注意到了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合作的机会和时间。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还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如:本课老师就“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天可能会漏几杯水”这一问题,采用课堂中小组合作做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实验过程,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深刻体会到“以小见大”的思想,感受到“节约用水从一点一滴做起”。

此外,本人对这节课存在一些困惑,比如:

一、老师安排学生做漏完一杯水要用几分的小实验,是否要引导学生先看1分钟大约漏多少水,再估漏完一杯水要用几分钟呢?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学生长时间地等一杯水漏完,而产生不耐烦的现象,甚至造成课堂纪律难以控制的情况。

二、在计算小琪一个月和一年要喝几杯水的问题时,是否要求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呢?如:一个月是28天时,该怎样算?一个月有30天时,又该怎样算?┄┄老师在课堂上只要求学生计算一个月是30天时的情况,势必导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